新闻中心

圣何塞大学东谷学院

成都东软学院圣何塞校区成立大会

2018硅谷成都国际教育合作发展研讨会

成功举行





        2018年5月30日,“圣何塞大学东谷学院暨成都东软学院圣何塞校区成立大会,暨2018暨2018硅谷成都国际教育合作发展研讨会” 在USJ成功举行。本活动由USJ、成都东软学院联合举办。USJ创校校长Claude Wang博士、成都东软学院校长代表刘明理教授、USJ教学副校长李斌博士、USJ科技服务副校长Jay Tang博士、USJ 课程与学生服务副校长 Jim Hao博士, 以及来自硅谷的USJ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等出席了本次发布活动。




第一部分

圣何塞大学东谷学院

成都东软学院硅谷校区揭牌




 

成都东软学院校长代表(国合部部长)刘明理教授、USJ副校长李斌博士共同为校区揭牌。 



USJ创校校长Claude博士发表欢迎辞。Claude首先回顾了USJ的办学历程、目前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管理内容。其次,介绍了本次合作项目的背景、目的、意义。最后,Claude介绍了USJ未来在中国的连锁发展远景。



刘明理教授代表成都东软学院校长致辞。首先,刘教授介绍了东软学院的发展历程。其次,介绍了本合作项目的发展目标及其中国活动的情况。第三,刘教授介绍了本项目未来的发展。


 

在揭牌活动中,刘教授代表成都东软学院聘请Claude Wang博士、李斌博士、Jim Hao 博士、Jay Tang 博士、Victory Zou先生、Abby Zhang女士、关世来博士、柳文中先生、Sherry女士等15位专家担任成都东软学院特聘教授并部分专家现场接受了聘书。






第二部分 

2018硅谷成都国际教育合作发展研讨会





Claude Wang 博士

USJ创校校长 

研讨会关键词:守门人文化    个性化教育      学术话语权      知识的自反性



刘明理 教授

成都东软学院国合部部长人力资源部部长 

研讨会关键词:中美合作新机遇     硅谷办学的战略构想     教育初心



Bin Li 博士

USJ教学副校长兼商学院院长

负责USJ教学管理 

研讨会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教育背景文化差异



Jay Tang 博士

USJ科技副校长

负责USJ对外科技合作 

研讨会关键词:西方教育体系     中美文化碰撞



Jim Hao 博士

USJ学生副校长, USJ大数据学院院长

负责USJ学生管理 

研讨会关键词:资源共享教学     实践教学

 



 讨论问题1:中美教育合作的现状





Claude Wang 博士:美国的守门人文化,值得中国借鉴

 

中美教育的合作是不可阻挡的。中国的两弹一星23位功勋奖章获得者,几乎都是留美学生。我们都是一个地球村,虽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追求,但是我们对知识的追求是相通的。美国高校的的推荐人制度,其实就是 “守门人文化”。一个成熟的社会,要让专业的人士发声并把声音放大,而不是让反智的声音甚嚣尘上。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守门人文化的社会,中国教育体系应该好好研究美国的这种基于守门人文化的教育模式。



 刘明理教授:国际合作促进科技教育进步,勿忘教育初心

 

        第一个感悟是几次去博物馆的过程中,观察到美国中小学生在去博物馆学习的时候,每个人都拿着小本子在记录 。这让我们去思考美国教育为什么如此强大,也让我们看到差距和机会,有差距就意味着中美合作有广阔的发展机会。另一个感悟是在美国芝加哥寻找博物馆的路上,有人主动前来询问需要帮助吗?这在中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状况,这也让我们思考教育的本源和本意。中国科技在进步的同时却忘记基础的教学理念,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中美教育的差距。有差距就需要进步,如何通过硅谷高端人才聚集地分享资源和智慧让更多东软学生以及国内学生赴美学习交流,以及让美国学生和家长了解现阶段中国的发展。




 李斌博士:中美教育合作,势不可挡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在硬件和软件的都存在不小的区别。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大,来美国留学的留学生很多,这种发展趋势是势不可挡的,当初的公费留学趋势逐渐改为自费留学,家庭也对教育的投资和认识都对中美教育交流带来很多好处。美国的高校需要国际学生,中国的学生需要国际教育,这种互补性是刚性的,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拦的!




Jay Tang博士:美国的初等教育并不是真的不如中国

 

西方教育是一套体系,不是学习多少东西,更在于孩子思辨能力和做事方式。美国人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开始了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形成标准,并细化成一系列行为规范,并列出能实际操作的步骤,教育也是如此。 很多家长批评中国高考的教育,更赞同美国进入大学校园的推荐信模式。几十年来,美国教育已经形成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阶段的一系列强调培养思维能力和做事方式的教育要求和标准,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文化人才。无论小学还是大学,中国教育制度还是有很多向美国学习的地方。




Jim Hao 博士: 科技无国界,教育也无国界,资源共享才能共赢

 

教育和科研是密不可分的,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科研才可以有一流的国家,教育一定是强国之基础,一个国家的发展,紧抓教育一定是最正确的方向。现代是经济全球化资源全球化科技全球化,都是共享性联通性的科技交流,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不是单个国家在研究,而是全球共享资源都在研发这项引领未来汽车行业的新技术,这就是合作共赢。




关世来博士:互补性是中美教育合作的大局

 

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如果只有一点点的差别,一旦发生碰撞就会放大这些差别。比如美国小孩热于参加校外活动,积极参加运动,机器人竞赛等等,不像国内的学生更注重于课堂知识的输入,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有所差距。



 Kelly  硅谷河北创新中心主任

 

借鉴于USJ和成都东软学院合作办学模式,也希望在河北开展相应的合作项目,搭乘中美合作国际化的列车,培育新一代新型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讨论问题2:中美合作教育的瓶颈 





Claude Wang博士:统一规则,维护学术的话语权

 

中国教育最大的差别还是对规则的理解上,我们举三个中国人都表示不理解的例子。1)前不久发生的周立波事情,在他的车里发生枪支和毒品,警方认为证据有瑕疵,所以起诉终止。2)川普给老师颁奖,老师却带着反川普的标志。3)中国大学生在美国高校成立党支部。这三个事件,大多数中国人都表示无法理解,这就说明我们与美国在规则的理解上还有很大的鸿沟需要跨越。教育全球化政策不可挡,在跨文化理解上更需要多学习。

 

中国教育合作的另一瓶颈是政治体制。高校是学术的殿堂,一定要保护学术的话语权,政治不能影响学术的传递,希望中国高校进一步保护学术的独立性,保护老师的话语权。USJ学校在美国办学,也需要保持政治的距离,如果过分介入政治就会学校夭折,大学就是学术的殿堂,要坚守自己的行为边界。



刘明理教授:观念的差异,既是瓶颈,也是是一条促进中国教育合作的光明之路

 

    中美教育的观念的差异,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相互的不理解。每年40万留学生赴美,更需要美国学生来中国。十多年前,在西安的美国人很多,随中国的经济发展物价个提升,到西安的大部分都是相对有经济实力的老年人,年轻人却少了。这让我们担心现在美国年轻人对中国文化了解的太少。而现在我们在做的就是建立这样一个桥梁,USJ就是很好的平台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座的专家也是中美文化的传承者,中国文化的宣传者,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才可以促使教育机构更好的发展。

 

李斌博士:两国文化差异是一个瓶颈

 

中国人比较了解美式文化,但是作为西方人可能需要更多的了解中国,包括中国在科技军事上的崛起,瓶颈上的打破不但需要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求同存异的吸收,更需要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逐渐对中国感兴趣。比如孔子学院的创办就是两国文化交流一个很好的现实案例。

 

Jay Tang博士:中美之间的相互了解不够,不一定是坏事

 

不了解带有着神秘感,而了解也意味着缺点的暴露,比如孔子学院在很多大学被取消合作,作为中国教育者就要反省。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来到美国,其中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也有部分学生做不好的事从而影响中国形象。这其中得要把握一个度,现在年轻人出来没有把握这个度,也导致有时候两方越了解越凸显其中的不足。在比如,我们在美国可以办USJ,但是美国人不能去中国办USJ,这也是两国政策背景和教育的不同之处。

 

Jim Hao博士: 改变从中式英语开始

 

刚来美国的时候,发现自己说的英语外国人听不懂,中式英语成为现在赴美留学生学习困难之一。就算在美国生活多年,如果不下决心学习发音,也很难改变中国口音,要想办法逐渐在生活中改变,比如让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帮忙改正,早些年在没有重视教育的情况下,更不会注重英语口语的培养。

 



讨论问题3:中美教育合作的机遇





Claude Wang 博士: 知识的自反性,合作的多元性

 

教育学上有个理论叫知识的自反性,知识的价值在于共享,知识共享之后知识的价值会贬值。中美教育合作做大的契机是差异性,合作的目的在于消除差异,而随着差异性的减小,中美教育合作的工作量就减小。虽然这是一个悖论,但有差异才有融合,才可以驱动发展。在中美教育合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教育合作的新的领域。

 

刘明理教授:差距就是机遇

 

中美之间相关的差距就是中美教育合作最大的合作契机,想了解就有认知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大部分中产阶级家庭能够支付国外高校的学费,愿意每年支付五十多万人民币让孩子赴美学习。另一方面家长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反感,希望孩子摆脱应试教育,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接受美国的教育。对于中国的学校来说,国内主要倡导应用型大学,国内普通高校在没有双一流经费的情况下都想着脱颖而出,所以就出现1+32+2等合作办学的模式出现,这种模式对国外高尖端人才的引进,先进技术的输入,已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李斌博士:留学是刚需

 

中国文化企业蓬勃发展,中产阶级进一步扩大,对优秀教育资源的渴望,这些都是发展的契机。国内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对应用学科的重视,说明中美合作办学的前景光明的。USJ把品质品牌保护好,发展应用学科,研究应用型人才培育新机制。

 

Jim Hao博士:中美的地缘差异,是游学教育的必然选择。读万里书,行万里路

 

从物质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出国是件相对困难的事情,而然,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现在交通,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没有太大问题。现在不存在哪个国家的人特别优越,而是平视的,中国成立初期迫切求发展,对于发达国家都是仰视。从观念上,读万里书,更要行万里路,欧洲等各个国家的小孩都有游学的习惯,不仅要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更需要从课堂外学会融会贯通。






讨论问题4:中美教育合作未来的发展 




Claude Wang博士:回归教育本源的认知

 

中美未来教育合作前景非常广泛,根本原因是教育本身。未来的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也培养个性化人才的学校也必须是个性化。美国的大学可以一个小房子起步,中国必须是三百亩地、三十万平米的房子以及十多亿的投入,我们来到美国可以办学,在中国未必可以做。我们在中国看不到最全面的教育,美国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原生态,这有益于我们教育现代全面化,不仅仅是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是美国生态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认知问题的看法补充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在中国语言体系下非常欠缺。USJ和东软学院之间的合作说明中美教育很强的互补性,走这条教育的道路前景是完全正确的。很多人想到美国办大学,只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有这个想法,有想法的人里面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会去实践,会去实践的百分之二十的人里面只有有百分之二十的人会去坚持,坚持的人里面百分之二十会成功。我们就要坚持一直做这百分之一,搭起中美合作的桥梁这个责任是光荣的,这个使命是伟大的。

  

刘明理:教育有瓶颈有差距有机会

 

中美教育合作有瓶颈就有差距就有机会,我们认识到硅谷是一个非常好的高端人才聚集地,在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等应用方面,都有许多值得中国学校学习的地方。中美教育进行合作,帮助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坚信未来的路一定是成功的路。

 

Jay Tang博士: 发展应用学科

 

当年在日本的留学的时候,就发现日本大学生和中国大学生之间的区别,中国大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以及团队中的服从精神。这么多年来,还是发现国内在应用学方面仍然缺乏,国内通过联合办学,提高中国学生的应用能力,取长补短求发展。

 

Jim Hao博士: 立足硅谷合作共赢

 

USJ位于世界科技之都,可以接触到高精尖的科技和人才,合作的机遇也是很多的,我们已经有一套教学体系希望未来可以实践融合进步,和对未来的设想,希望通过东软学院,把这一套体系落实。






第三部分


       参会嘉宾在USJ参加了“庆祝USJ东谷学院暨成都东软学院硅谷校区成立“酒会。




与会嘉宾合影